次级债券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、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券;普通债券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一般债券,因此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:
1、偿债顺序不同:当公司发生破产清算的时候,一般要将所有的债券偿还完后,才会偿还次级债的债务。
2、风险不同:由于清偿关系,次级债风险大于普通债。由于次级债券在最后才清偿,所有次级债的风险比较大,而普通债券面临的风险一般是信用风险。
3、收益不同:次级债券的收益比普通债券高。由于次级债需要承担高风险,所以次级债的收益比普通债券的收益高,也就是高风险高收益。
4、社会作用不同:次级债券的发行主体一般是商业银行,次级债券适用于分流存款;一般债券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及获得增值预期收益。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、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。次级债里的“次级”,与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(正常、关注、次级、可疑、损失)里的“次级贷款”中的“次级”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次级债券里的“次级”仅指其求偿权“次级”,并不代表其信用等级一定“次级”;而五级分类法里的“次级”则是与“可疑”、“损失”一并划归为不良贷款的范围。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。在国内市场,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。可转债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,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,获取公司还本付息;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,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。所以投资界一般戏称,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。
可转债具备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,结合了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和收益固定的优势。此外,可转债比股票还有优先偿还的要求权。
可转债的风险:
1、用户投资可转债时会有股价波动的风险。
2、用户投资可转债会有利息损失的风险。当股价下跌到转换价格的时候,可转债投资者就会被迫成为债券投资者。而可转债的利率一般是会低于同等级债券利率的,所以投资者会面临利息损失。
3、用户投资可转债会有提前赎回的风险。许多的可转债是规定了发行者在发行一段时间后,要用某一价格赎回债券的,而提前赎回则限定了投资者的高收益。
4、用户投资可转债会面临着强制转换的风险。